发布时间:2025-10-15 17:03:01    次浏览
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说过,战争就意味着血和铁。对于战争,我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是通过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我们依然能够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铁血。但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更是当时参战者的回忆录。因为在回忆录里,记录的都是真实,都是一段段令人肝肠寸断的回忆。比如这本《浴血太平洋——一个海军陆战队员瓜岛战役亲历记》,一部由最后的战争亲历者、海军陆战队老队员、九十多岁美国陆战队老兵吉姆?麦克埃内里口述,由曾获普利策新闻提名奖的军事历史学家比尔?斯朗执笔的珍贵回忆录。 吉姆?麦克埃内里1940年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参加了太平洋战役的三大主要战役。他以自己的第一视角,将其亲身经历的包括瓜岛战役在内的战斗场面娓娓道来,还原了那场极其残酷的战争场面。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几乎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也更让人无法理解战斗的惨烈状况。吉姆?麦克埃内里认为战友斯特林?梅斯描述的情形勉强有点意思:“那些丘陵简直就是烘烤饼干的模子,只不过放大了几百万倍。我们则是那些被夹在中间烘烤的饼干。”其战斗的惨烈,可见一斑。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之后,美军派出弗兰克?戈奇中校率领一个由25名陆战队员所组成的巡逻队走进了日军精心布好的伏击点,25名陆战队员中只有3人活下来。其余的人刚一登陆,还没来得及离开海滩,便被日军杀死,之后又将它们的尸体砍成碎块,并以此为乐,以至于海水里到处漂浮着遇难美军的身体部件。为了胜利,日本人不择手段,贴身肉搏、自杀攻击、诈术不断。经过与日军对垒之后,作者认为,日军是最没有感情的敌人,他们只是战争的机器!作为凶残的日军,也同样遭遇了惨烈的伤亡。仅短尾鳄溪大屠杀一战,日军至少战死777人,仅有15人被俘。吉姆?麦克埃内里在书中写道:当坦克返回海军陆战队防线后,我们发现它们的履带与尾部像是绞肉机......特别是对于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寇来说,眼中只有战斗,坚决拒绝投降。于是,美军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有死掉的日本佬才是好的。”因此,每当结束交火的时候,美军士兵就会对留在战场上受伤的日军补枪,以确保他们成为“好的日本佬”。因此,日军的伤亡率尤其高。据统计,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因此,难怪古罗马批评家贺拉斯感慨道: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在清理贝里琉岛日军时,美军每天的恐怖都如出一辙:每天都在爬山,藏身洞穴或掩体中的日本人向美军交叉射击;每天都在光秃秃的悬崖上一寸一寸地摸索,日本人的子弹就近在咫尺,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个噩梦。这场如同炼狱般的战斗让吉姆?麦克埃内里不堪回首,他甚至使用了“令人生厌、阴险丑陋、无休无止”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在书中写道:“我们攻击日本人的堡垒,用各种手段对他们进行屠杀:地面的步兵用喷火器烧;大炮直接伸进洞穴轰;把上百枚手榴弹一股脑扔进敌人的掩体或碉堡;天上则有飞机随时投下凝固汽油弹。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叫来推土机或携带TNT炸药的爆破队,直接把日本人活埋在他们的堡垒或洞穴里。”据估计贝里琉岛上的日本驻军约为10900人,到他们最终投降时,活着的只剩下30人。而美军对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身处战地,只有消灭对方,自己才能生存下去。存活的欲望战胜一切,所谓的人性已经荡然无存。 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写诗感慨过: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每次战斗结束,都有很多人失去生命,或者留下终身残疾。对于生者而言,每天都有朋友和战友在身边倒下,新的悲伤很快冲淡了失去战友的痛苦。这样的日子,没有人愿意再重新过一遍。吉姆?麦克埃内里是幸运的,他在战争中活了下来。但他的战友、朋友、领导,却一个个战死沙场。吉姆?麦克埃内里依然能够回忆起战友们殊死搏斗的场景:年轻的陆战队员迪安?威尔逊下士用他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对敌人进行扫射,枪发生故障就抓起大砍刀,将至少3个向前猛冲的敌人砍成碎片;约翰?谢伊下士跳进附近一个散兵坑准备给自己的冲锋枪换子弹,不料腿被敌人用刺刀猛刺两下。约翰第一个反应便是用脚猛踹日本佬的肚子,把敌人踢到散兵坑的墙壁上,之后朝敌人胸口连开5枪;列兵约翰?里弗斯是机枪手,在向密集冲锋的敌人猛烈扫射后,被一发子弹击中面部。但死去的里弗斯手指仍放在扳机上,他的机枪又打出了至少200发子弹。里弗斯死后,列兵阿尔?施密德接过他的枪继续射击。一枚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碎片炸伤了他的眼,并把他从机枪边重重地抛出去。不得已,他掏出手枪向围在自己身边不停尖叫的日本佬射击,直到把全部子弹打光..........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正义因捍卫而彰显。值得一提的是,吉姆?麦克埃内里是以第一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因此书中的描写大多是微观的、细致的。但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吉姆?麦克埃内里等人战斗的成果,却是彪炳史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继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正如吉姆?麦克埃内里所言:那些回忆让我痛彻心扉。但我相信,让这些记忆永存,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愿阳光之下不再有杀戮,更不再有战争。 《浴血太平洋 : 一个海军陆战队员瓜岛战役亲历记》作者:【美】斯朗, 麦克埃内里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本书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老兵吉姆·麦克埃内里与作家比尔·斯郎联手创作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盟军攻占瓜达卡纳尔岛的珍贵回忆录。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被军史专家们称为“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在二战中的重要程度及惨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作者根据战争亲历者——海军陆战队员吉姆的口述实录,把我们带回了当时的瓜岛战役的现场,用生动的叙述,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令人难忘的战争历史画面。作者比尔·斯郎是军事历史学家,《达拉斯先驱时报》特约作家,曾获普利策新闻提名奖。从这些照片和文字里,人们能读到战争的残酷、责任、希望、对生命的思考、对过往人生的反思。戳【阅读原文】,购买本书